Lunar

今年中国“两会”后,没有像往年一样,看到一阵追逐经济热点的浪潮。在各种各样的官方媒体上,更多是充满信心但语焉不详的文章,在大大小小的民间“智库”口中,则更多停留在对困难与问题的评论上,都很少见到系统性的分析,以及全面可行的解决方案。这些现象反映了学术界对实务问题的陌生,产业界对宏观决策的恍惚,政府官员对微观运营的隔阂。在“十三五”规划大格局下,大家似乎一时都迷失了具体方向或路径。然而这正是中国当前经济复杂情况的真实写照,也正是未来经济转型亟待突破的需求所在,可称是中位盘整,蓄势待发。

如何看待未来的经济走势,失落还是希望,地狱还是天堂,唱衰喝多,众说纷纭,没有统一的答案。但值得认识和重视的积极迹象,不同于曾经全力解决生活基本必需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,也不同于过去全速弥补生产资料必需品缺口的数量经济时代,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走入长远与当前接续、生活与生产兼顾、企业与市场同步、资本与产业融合、供给与需求匹配、成本与收益相称、资源与效能平衡、人口与环境和谐为特征的质量经济时代。

冷静客观回顾历史,无人可以否认在中国,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长期以来,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最大推手。所主导的基本建设投资,仍是拉动经济的最大工具,直到今日依然不可或缺。而且在组织动员、筹办大事、抗御危机、发展重点等时事,具备长久形成的足够能力与优势。在全球经济下行、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,去年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6.9%的增长,其重要原因也在于此。然而也不得不承认的是,随着体制改革循序推进,经济总量不断扩大,产业结构丰富多样,市场因素日益复杂,昔日仿佛万能的政府点金之手,今朝似乎亦已力不从心。

令人高兴的是成长中市场机制,已经在中国经济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。尤其当政府干预或忽视某些重要领域或阶段的经济活动时,却发现以往走出很远的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,其累积效应使得虽然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,已然具备一定的反向稳定调整和自我修补恢复能力。因此人们普遍从中认识到,企业及微观层面的事情确实就应还给市场,并只能还给市场,更应敬畏市场的力量与作用,而政府在政策及宏观层面更可大有作为,政企分开,政资分开,简政放权,回归本位。金融市场及行业的繁荣与失序并存,去年发生的股市剧烈波动,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乱象,以及市场失灵的“国进民退”,种种现象都可作为例证。学习借鉴中国当年在工业与商业领域,实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,勇于正视困难问题,敢于打破利益格局,因势利导,破立同步,既可全获改革红利,更可激发市场活力,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动能。

展望未来,喜忧参半,近期困难,看好长远。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负担,部分地区经济滞后的拖累,中国经济可能还有一波短期探底下行。但中国政府由于拥有足够的资金、手段和经验,完全能够再次消化这些困难,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必要合理的区间,因此整体经济形势不会大起大落。

具体到投资细分领域,则以大消费行业为优选。虽然原材料等重化工领域去产能压库存的举措,互联网金融理财泡沫特别是P2P频频出事消息,近来常常在媒体上夺人眼球。阶段性的金融市场波动,也直接造成房地产市场起落。但在居民储蓄率超高的中国,中产阶级及富豪阶层的消费能量尚未有效释放,经济形势阶段性的好坏,不会影响中上阶层的消费水平,更不会降低优质生活的追求,以及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,能量积蓄良久的中高端消费品及消费服务市场需求喷发近在眼前。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城镇化快速推进,互联网日益普及,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提升,消费形态由产品型向服务型延伸,消费习惯由线下转为与线上结合,消费升级空间巨大,有效供给明显不足。因此围绕吃喝玩乐、衣食住行、健康生命、高尚生活的广泛消费需求,投资于优质优价回归传统的品牌,结合先知先行共享创新技术的应用,应是深入运营型PE的优选首选。

站在世界看中国经济,其以足够众多的人口,足够巨大的总量,足够多样的消费,足够广阔的市场,足够广泛持久的经贸中间体作用,今日依然并永远是全球商家必争之地。虽然近期出现外汇资金外流,但更多是国外的投资套利机构根据全球金融市场变化,灵活调整资金配置的正常应对。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,伴随对中国经济一轮又一轮的担忧,西方主要财经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,却是数量越来越多,篇幅越来越长。中国举办的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年会,一年比一年红火热闹,各国的企业家、金融家、投资家蜂拥而至,甚至一席难求,来宾中包括了绝大多数全球性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领导。近日著名保守的中东欧最大金融集团PPF及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也宣布,未来两年增加在中国投资。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,以及全球资金在中国资产配置的重要性,对于各国政治家、企业家、金融家已是不言而喻。

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中国金融服务业,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。金融对产业的投资,也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。金融及股权投资领域,境外资金仍在持续不断的注入。具体到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中国PE行业,在经济转型、市场转轨、强力反腐的多重作用下,利用初期不完善市场体制及交易机制投机的历史经验不可复制,选跑道抄近路的套取暴利游戏已经结束。真正具有综合实力PE机构,开始可以更有效地依靠雄厚的专业投资能力,整合差异化的本土资源,赢得刚刚开始的PE马拉松比赛。应该相信,大浪淘沙,坚持擅长领域深入运营,专业创造价值的控股型PE机构必将脱颖而出。在成长型基金在中国不复风光之时,多家全球著名的buy-out基金,最近高调宣布中国团队新的负责人上任,更加资深更加本土化的高层人事安排,意味着外资机构在中国力量的特别加强,以及战略布局的重要调整,走在前列的并购型基金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,争取到难能宝贵的先发优势。

在未来十年中国的投资中,更需要看清经济走势有及影响因素,看准深入经营的聚焦行业,找准所投资的目标企业群。相对面言,科技创新领域将最令人兴奋,但不确定风险确实很大。而在商业创新领域,特别是符合产业方向,适应市场需求,在企业层面的商业创新,最有希望带来稳定可观收益。优秀的PE机构介入,特别是以控股方式实现战略把控,其发挥的效应可以充分体现在管理提升,营销改善,成本降低,效益提高上。中国经济的阶段性下行,金融市场周期性不景气,为PE拿到成本低廉的资金创造了条件。同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增长缓慢,也为以合理价格收购企业股权,特别是以平台形式,连环收购二线活跃城市一线优秀品牌创造了机会。

虽然在中国,金额庞大的投资标的,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,垄断利润高的行业,明显领先的企业,依然更多是国有资本的投资范围。其所采取的投资策略,也更多是大进大出,群进群出,只有少数民营和外资机构才能偶尔分一杯羹。但在市场的广阔远方,却有更为迫切、实际、深入的需求。在各种富豪榜之外,中国还有许多隐形富翁,同时也是细分行业成熟企业的主人。大多数年届六旬的他们,面对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与金融环境,公司经营压力日益增加,家族企业掌控接班无人的挑战,开始愿意将企业控制权交给控股型PE机构。成熟的金融产业家担起发展重任,改善管理,提高效率,拓展市场,优化激励,增加效益,并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,为股东与投资者创造共同成长的超常收益,这正是市场化PE机构价值所在。同时一批手里握有大量现金的退位企业家,借助家族理财渠道或方式,转身为PE基金的投资人,分享专业资产管理的成果,实现社会财富投向与专业能力发挥结合,各得其所,互利共赢。在这个过程中,金融围绕在实体左右,以至合为一体。资金转换为企业股本,以资本杠杆和智力杠杆,适应市场变化,撬动产业资源,提升资产价值。因此只有通过深入耕耘于企业及产业的PE,才能获得长期稳定可观的收益。

真实的机会,来源于真实的需求,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。真实的收益,来源于真实的供给,留给有经验积累的机构。PE正是在企业发展中,能够把握真实需求,创造真实供给的专业力量。因此坚持专注投资中国,专注投资大消费行业,专注专业创造价值,对于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全球投资者,对于长期积累消费领域控股投资经验的云月,都是明智正确的最佳抉择。

Lun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