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nar

募股权评述——宿醉之年 “……那是智慧的年头,那是愚昧的年头……那是希望的春天,那是绝望的冬天……简而言之,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,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。说它好,是最高级的;说它不好,也是最高级的。”

——查尔斯•狄更斯《双城记》

龙年也是IPO(首次公开募股)宿醉未醒的一年。尽管阴历年幸运地给出了三种退出方式,但每一种都是以同行买卖为主——IPO之路布满荆棘。新的一年看起来同样充满挑战。有的公司主要是通过上市完成多重套利,对于那些针对此类公司进行投资的公司而言,投资收益受挫的风险已经隐约可见。而仔细审视这种消化不良的根源之后,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,并且有一条机遇之路正随着蛇年的来临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。

幕一:宿醉

2010年,国务院发布了“新非公36条”,正式允许私人投资进入之前被严格禁止涉足的领域,比如基础设施开发、金融服务、教育、医疗保健及通讯业。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从事实上终止国有企业的垄断之势。2010年也见证了中国创业板在深圳的创立,早期更易上市的机遇造成了大规模的退出,相应地,也引发了对上市前投资的狂热。在第一年,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63倍左右徘徊,远大于沪深300指数的17倍和香港恒生指数的12倍。此外,经济市场也正在消化金融危机后注入的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资金。人民币募资目标市场的选择也随之风起云涌。

幕二:塑化剂白酒

2011年,宏观经济状况下滑,刺激资金减少,市场情绪趋于疲软,修正已刻不容缓。一堆公司排队等着上市,估值下降,快速IPO的前景一片愁云惨淡。大量针对中国创业板的高风险投资变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孤儿。投资收益都被用来扩大资金容量,很少用来回购股份。要通过举债完成资本重组困难重重,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,这些企业或现金流量有限,或运营经验不足。根据行业报告中的估计,中国共完成此类交易2200余笔,涉及资金总额达220亿美元。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艰难险阻委实令人望而却步,而市场资源又是有限的。在被问到那些陷入此困境的同行的特点、描述典型的人民币资金时,国内一位顶尖的私募股权管理人是这样说的:三位出资人就是三个一般合伙人,没有给管理人提供任何经济激励。当被问到有多少人民币资金可以被归入此范畴时,他答道:“80%。对不起,其实我是说99%。100个里面有99个都是这样。”

2012年,中国证监会一共批准了247起国内IPO,积压的事务还没有处理干净。此外,通过其他渠道完成退出的资金准备不足。在发达市场上,IPO在所有私募股权退出中所占比例低于20%。而在中国,2010年,有70%的退出是通过公开上市完成的。2011年,总共只有17笔同行买卖,总金额为63亿美元;2012年,截止11月底,也仅执行了12笔同行买卖,总金额为18亿美元。

 

机会

我们相信大量“需要进行交易”的公司会不可避免地招致一次更为强劲的企业并购大潮。但是,因为最需要进行交易的投资者都是参与范围有限的小股东,他们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来说服管理层将企业并购作为备选方案。此外,进行彻底的尽职调查、执行复杂的交易都必须要有专业的运营技能,而很多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所欠缺,所以它们无法抓住此类机遇,因此即便是已经上了谈判桌,它们还是会偏离自己的期望。

机会还是有的。这种非常情况下,必须要采用非常手段。想掌控局势的意愿提供了一个杠杆,而大量的IPO则提供一条充满机会的管道。企业管理不善、令人质疑的可持续性折磨着很多公司,而它们将有机会购买、重组或投资以前的大型上市前企业,特别是那些与投资组合公司有协同作用的公司,从而获得专业的控制和管理技能。此外,在此市场动态下,会有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、更加理性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应运而生。即便某些核心的基本要素在过去经常为人所忽视,但现在还是必须一如既往将其视为重中之重——具有吸引力的业务、强大的品牌和可持续的盈利。我们还要补充一点,市场上有大把机遇可以找到能够产生红利的公司(即便它们还处于成长期),还可以找到不少历史运营中没有多少负债的中国公司,对它们进行资本重组。对于发达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,以上这些机会可能大都是一目了然的,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,中国在这方面还差得很远。

莫失良机

最后,我们以对新年的展望作为结尾:

敬请关注更多详细信息!

Lunar